今天呐,来教给大家一个虽然冷门小众,但又极其有意境的成语!
(资料图)
如月千早:天上的月亮看起来离自己只有一千早(合今72厘米)的距离,但是却无法触及。
这个成语典出曹操的《短歌行》——“明明如月,何时可掇”,常用来比喻事物看起来很近却无法得到。
看到这里,可能就会有朋友要来查询我的精神状态了——这如月千早不是《偶像大师》里的成员名吗,你在胡说八道什么呢?
大家放宽心,我没事,作为一名阿宅,我正巧知道如月千早的真实身份,不会上当;就算我对《偶像大师》真的一点都不熟,但只要我愿意在用上这个“成语”前稍微到搜索引擎里查查,我也能知道这根本不是个成语,而是个人名。
但问题是,即使在这种情况之下,对“如月千早”的成语属性深信不疑的人,还是多的令人吃惊。更离谱的是,包括微博、小红书、B站、豆瓣在内的大量内容分享平台上,有无数的“美文美句”“国学传播”“知识分享”类的博主,在进一步传递着这种错误认知。
配图这么用心,那能不能对文案也上点心呢
连在Bilibili这种地方,都没有一个人发现其中的问题
在乐过之后,冷静下来仔细思考,这其实是一件十分吓人的事。
“如月千早”第一次以“成语”形式出现在网上,应该是在2018年的题为“有哪些比较小众的成语”的知乎提问里。名为如月千早的答主在这个回答里一本正经的科普了成语“如月千早”,还带上了出处、释意、用法,看起来十分煞有介事。
其实,一开始并没有多少人相信他的说法。毕竟,他的发言与他的头像和ID配合起来,还是很容易让人意识到他只是在整活。
可随着时间的流逝,事情慢慢变得不对劲了。
我们知道,在当代互联网上,所谓的“知识搬运”类博主已经算得上是泛滥成灾的级别。为了提升自己言谈举止的水平,提升自我的气质,人们对“美文美句”和“成语成句”的积累一直有着很大的需求。
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一件事,但在另一头,为了吃下这个市场,有大量良莠不齐的博主,根本不想着如何挑选优秀的内容,而是用各种各样暴力收集信息的手段,然后把收集来的信息不经辨别的堆在一起,一发了事,借此来降低自己的运营成本,提升自己的更新频率。
而“如月千早”,多半是在某位搬运博主暴力收集信息时,被囫囵吞枣地收进了“小众成语”的行列之中。
大概在2021年初,“如月千早”一词出现在某个人的“小众成语”的推荐单里。正巧,这份推荐单的运气不错,被算法眷顾,得到了不少流量,又由于这类“知识博主”们有着互相借鉴的习惯,作为成语的“如月千早”便一时间随之病毒式的扩散开来。
僵尸号大规模参战
比起在知乎上那个一眼就能看出是在整活的回答,脱离了ID和头像的束缚,有着“长歌行”的出典加持,还被各路“知名文字博主”背书的“如月千早”,很快就骗过了大量的网友,成为了一个真正的“成语”。
已经活学活用安排上了
这下就又出现了一个问题:会把“如月千早”真的当成一个成语来使用的人,多半是一时半会发现不了问题所在的。他们的交际圈里大概率没有认识“如月千早”这个二次元角色的人,他们也明显不会去深究自己积累的美文的出处,他们更是大概率看不到想为“如月千早”正名的这篇文章——
甚至还有些人会对自己喜欢的博主所说的每一句话深信不疑。
红色是层主,蓝色是对“如月千早”的成语属性深信不疑的网友
或许,再一个不注意,“如月千早”就会彻底变成一个用来营造唯美感的实用成语,然后被学生们写进作文之中,成为那些堆积的词藻中的一员。
这,就是互联网吧!
更为神奇的是,在这件荒唐事被网友们发现之后,网络上居然出现了一种声音,将此事痛斥为日本“文化入侵”的又一个证据。可是,这算个锤子文化入侵呢?但凡这个链条上的任何一人舍得花点时间,对自己发布的内容负点责任,上网稍微查证一下,都不可能闹出这样的笑话。要不,这次中枪的是日本纸片人,下一次还指不定是谁。
可惜的是,就现在的情况来看,这是个一时半会儿难以达成的目标。而且,比起承认自己的错误,果然还是把责任推给别人更为简单。
不过,在整件事情中最受伤的,果然还是如月千早本人了。不但名字被滥用,还让更多人知道了自己胸围只有72cm的事实。毕竟,为了让更多人明白“如月千早”只是个瞎编的成语,“一千早=72cm”的含义总得解释清楚。
所以说,抱歉了,千早!